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

教科室
2017-05-24

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,作为教师,应该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,而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核心,因此教师要真正意义上把教育新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上。观念是行为的先导,要改革课堂教学,首先要改革教师自己的陈旧的教育观念,然后还要有具体的行动和决心。革新教育观念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自己,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。若果不这样做,新课程改革也就是一句空话而已。

   课堂本来就是学生自己的,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。但是,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,恰好相反,课堂的大部分时间,甚至是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被我们老师给抢占了,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,而学生成了老师的配角。具体表现出来的就是老师讲,学生听,学生的思维跟随者老是的思维走,学生被牵着鼻子走,被动接受知识,于是学生的思维就是老师思维的复制品,学生成了一个复印机,学生的大脑就成了一个陈旧的知识仓库,一旦碰见没见过的题目,学生就傻眼了,不会了。学生这样学到的知识是死板的,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、灵活性和创造性。在这种课堂上,学生慢慢地就丧失了对知识和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,越来越没有学习兴趣,最后是厌学,于是上课就开始睡觉,玩手机……这样的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吗?这样的教育能够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吗?这样的教育能够培养出有个性鲜明、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吗?我想回答是否定的。
   那既然如此,为什么老是们宁愿自己很累,也不愿意把课堂教给学生自己,让自己轻松一下呢?是老师很吝啬吗?是什么原因呢?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:第一、受中国传统课堂教育模式的影响,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在老师的大脑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,难以改变。总结了一下,中国传统教学模式有以下特征:(1)教师讲、学生听的模式,又称为“满堂灌模式”。(2)教师提问、学生回答的模式。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变成“满堂问模式”(3)教师板演、学生模仿的模式。这几种教学模式的共同特征是:(1)它们都属于“讲解——接受型”的教学模式。(2)它们都是采用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,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主动发出者,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,师生之间很少有主动的信息的双向交流。(3)在课堂上教师是主角,学生是配角。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,没有学生主动性的体现,整堂课都是由老师在表演,而学生只是观众而已,缺乏思维的撞击和情感的交流,不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,更谈不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。第二、老师害怕将课堂交给学生,生怕学生把课堂弄砸了。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畸形。在我们老师心目中,一节课是事先已经安排好的,在某个时间段该干什么、老师怎么问、学生该怎么回答、某个问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……都是事先给定的,如果没有按照老师们事先预想的去实施课堂教学,那么这节课就是失败的。老师们希望的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计划的教学内容全部完成,解决学生所有的疑问,如果某个学生有一个比较离奇的问题,老师就会说这个问题你现在还不会解决,不要钻牛脚尖。当然,这样的课堂对扼杀学生的天性是非常起作用的。第三、老师在认识上存在误区。很多老师,尤其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老师,很多时候是想当然,自我感觉良好。上课之前也有充分的备课,把整堂课安排的满满的,看上去很有条理,整节课都是老师在讲台上面表演,生怕有一点没有讲到,认为只要老师讲完了,学生就全部懂了,殊不知,老师表演的很累,但是收到的效果甚微,原因就是整堂课的时间都被老师占了,学生知识被动地接受,该学生做的老师都代替学生做了,该学生思考的也没有经过学生的大脑,而是由老师全部给说出来了,根本没有给学生动手做的机会和动脑思考的机会,缺少老师和学生,学生和学生情感的沟通和交流,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注定是死板的,培养的学生也是不灵活的。
   老师应该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,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,在课堂上老师是组织者、是领路人。老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,提高课堂的趣味性。让学生自由地去想,充分地去说,积极主动地去问,大胆地去做,自由地去写,因为只有靠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思考的得来的知识,才是学生自己的知识,用起来才会灵活方便。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:“发明千千万,起点是一问”这充分说明了问题的重要性,问题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原动力,要培养学生怀疑的精神,敢问的品质,但是很多老师怕学生出错,就把学生可能问到的问题全部讲完了,其实很多问题学生是可以自己解决的。事实证明,只要老师在课堂上处理得好,少讲一点比多讲一点好。

   总之,在课堂上尽量多留时间给学生,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,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去思考、去想象,极大限度地去考虑学生的发展,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,在思考中收获,在争论中得出真知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、发现规律、探究结果。肯定学生在课堂上做出的一切努力,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,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,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优越感,让他们一直都保持一颗好奇的心,好问的习惯和胆量。同学之间,师生之间达到思维和心灵的对话,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,从而让学生变得更灵活、更聪明。这样,我们就把课堂真正地交给了学生,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,也为学生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

分享